报名截止: 已报名:0 总名额:100
报 告 人:张绪穆 教授
报告题目:不对称催化四十年——从诺贝尔奖到工业应用
报告时间:2013年 9月28日(星期六)下午2:30
报告地点:逸夫教学楼16阶
张绪穆教授简介
1961年10月出生,1982年本科毕业于武汉大学化学系;1985年在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取得硕士学位,师从卢嘉锡教授。随后去美国留学,于1987年在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获得硕士学位,师从Gerhard N. Schauzer教授;1992年在斯坦福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师从James P. Collman教授;1992—1994年在斯坦福大学做博士后研究。1994—2006年任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州立大学终身教授; 2007年至今任美国新泽西州立大学高级终身教授;2008年特聘为武汉大学“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学术大师;2011年受聘武汉大学国家“”特聘专家,现任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绿色催化研究所所长。独立工作以来发表了学术论文200多篇,H-index 60。其中大量论文发表在国际顶尖刊物如:科学(Science)、美国化学会志 (J. Am. Chem. Soc.)和德国应用化学(Angew. Chem. Int. Ed.)等杂志上,特别是关于不对称氢化领域的研究论文在国际上有重大的影响力,并在国内外获得众多奖项:2002年获得美国化学会 Arthur C. Cope Scholar 奖,是第一位获此殊荣的来自中国大陆的科学家。
主要研究领域:1)发展高效、高选择性不对称催化反应手性配体工具箱;2)发展高效、高选择性的化学催化反应(不对称氢化、不对称氢甲酰化、线性氢甲酰化、酯基以及酰胺类化合物的绿色还原等);3)催化反应在重要的药物中间体和生物活性天然产物合成中的应用。
张绪穆教授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的前期资助下,长期进行催化氢化反应的研究,在新型氢化催化剂的合成、结构和反应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创新性的成果。他发展的大量手性膦配体,对高效高选择性不对称催化氢化做出了很大的贡献(Acc. Chem. Res. 2007, 40, 1278;Chem. Rev. 2003, 103, 3029);并成功完成了多项手性药物的工业规模生产,推动了产学研结合向纵深发展。他设计合成的一系列刚性给电性的手性膦配体如TangPhos、DuanPhos和ZhangPhos,已成功应用于十分广泛的不对称催化氢化反应中(Angew. Chem., Int. Ed. 2010, 49, 6421; Angew. Chem., Int. Ed. 2009, 48, 6052; Angew. Chem., Int. Ed. 2007, 46, 2623; Angew. Chem., Int. Ed. 2002, 41, 1612)。在C=C、C=O、C=N的不对称氢化还原领域中,作出了很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工作(Angew. Chem., Int. Ed. 2012, 51, 8573;Angew. Chem., Int. Ed. 2011, 50, 10679)。在手性配体设计及不对称氢化两大领域,张绪穆教授发表的论文、专利和报告在SCI-Finder Search中都名列世界前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