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导学术品判

不断完善科技评价体系

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

中国科学院院士,菠菜广告投放平台校长

张 希

【消息来源:菠菜广告投放平台新闻中心网站】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民革、科技界、环境资源界委员时指出,科技界委员和广大科技工作者要进一步增强科教兴国强国的抱负,担当起科技创新的重任,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要务实建言献策,助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和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健全科技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进一步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和潜力。

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是以科技创新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要求我们从高水平的跟踪研究向高水平的原创研究跨越,孕育出更多原创性的科研成果。影响科技创新的因素很多,其中,科技评价尤为重要。科技评价不仅为国家科教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了关键参照,也为科技工作者和学生树立了科学价值的标杆。在科技评价工作中,我们常说不唯论文,但不唯论文并不是不要论文。论文作为科技成果的一种呈现载体,对推动学术交流与科技进步具有积极意义。“如何评价一篇论文的价值?” 是健全科技评价体系的一项具体而基本的工作。譬如,青年学者申请项目时,往往选择自己发表在高影响因子期刊上的论文作为代表作;大学老师在职称评聘时,往往强调其代表作是发表在本领域的“顶刊”;一些单位在评选优秀博士论文时,简单以第一作者发表的论文期刊影响因子累加,数值高的论文获评优秀,等等。诚然,大多数好的刊物审稿严格,具备学术品味,刊出有价值的论文比例较高,但简单地依据量化指标以刊评文所形成的潜在导向并不利于建设开放创新环境。

人们一直努力尝试寻求某种量化指标来进行科技评价,但结果差强人意。期刊“影响因子”代表该期刊前两年发表文章在当年的平均引用数。大多数科技期刊70%的引用是由其30%的论文贡献。换言之,即使是高影响因子期刊,其中很大比例论文的引用是低于平均水平的。所以,单纯依靠期刊影响因子并不能评价一篇论文的价值和原创性。任何新事物从产生到获得普遍认同,都需要一个过程。许多原创性科研成果,往往难以很快获得编辑和审稿人认同,反而不容易发表在高影响因子的期刊上。譬如,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法国J.-M. Lehn教授关于穴醚的第一篇论文,1968年以法文发表于影响因子不高的期刊“四面体”。有趣的是,他的学生J.-P. Sauvage后来也荣获诺贝尔化学奖,其第一篇关于分子机器的论文,1983年也发表在“四面体”期刊。这样的事例在化学界不胜枚举。可见,开创性的成果无论发表在哪里都是开创性的成果。发现和正确评价这些开创性的成果依赖的是学术品判,而不是影响因子的计算。

H因子也常被用于评价学者水平。一位学者的H因子表明该学者发表的论文中有H篇被引用至少H次。譬如,如果某学者有80篇论文的引用数在80次以上,那么H因子就是80。H因子能反映一位学者的活跃程度,发表文章越多,从事研究的时间越长,H因子可能就会越高。从历史上来看,著名物理大师狄拉克和费曼的H因子都在20左右,爱因斯坦的H因子恐怕只有个位数。尽管这些物理大师们的H因子比现在很多新入职的青年教师都低,但他们的研究大大拓宽了人类认知的边界,颠覆了传统的理念,解决了重要的问题,推动了科技的巨大进步。

高水平的科技成果应该具有以下四个特征:颠覆传统理念、具有普遍的意义、产生重大影响、带动领域进步。科技评价工作就是要识别出具有这四个特征的科技成果,并发挥导向作用。目前,科技评价还没找到一劳永逸的方法,“同行评议”成为普遍被接受的方式。在评价科技成果的价值时,评委可以参考各种量化因素,但归根到底还是需要依靠自己的学术品判力。一般项目评审或奖励评审包括“评”和“议”两个环节。评审组织者首先将申请材料发送给多位同行评委进行独立的评判,之后根据“函评”结果选出较好的申请材料进入“议”的环节,即邀请同行评委坐到一起讨论商议,或接受“函评”结果,或纠正“函评”错误。“大同行”和“小同行”需要在充分交流、讨论甚至争论之后,才能做出综合的评判,从而避免自身的局限性。“议”这个环节不可或缺,这本身就是求实求真科学精神的具体体现。

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原创经典,包括科学、技术、艺术在内,都需要时间的检验。跨越时间传承的背后,反映的是人类的价值共识。一些观点和领域一开始可能被认为是非常重要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认识的深入,可能变得无足轻重。反之,一些暂时被忽视的见解和方向,可能由于新的发现和技术进步,逐渐显现其重要性和价值。这种现象反映了科技发展的动态性和多元性,同时也提醒我们在科技评价中要具有开放和长远的眼光,除了依靠专家,还要拥有足够的耐心,让时间来检验科学成果的价值。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需要不同类型的研究百花齐放。如“波尔类型”的研究,好奇心驱动,致力于创造新的知识,论文是成果的主要呈现形式,重点考察其科学价值和文化价值;“爱迪生类型”的研究,致力于解决实际问题,成果的呈现形式常常是实物发明,重点考察其技术价值和经济价值;“巴斯德类型”的研究,兼具前述两种类型的特点,既解决实际问题,又创造新的知识。不同类型的研究,其成果有不同的呈现形式,应该采用不同的评价办法。合理健康的科技评价是对所有科技工作者努力创新的肯定、尊重和激励,可以为科技界树立正确的价值标杆,涵养其学术品味,打造风清气正、开放创新的科技生态。我们要谨记科教初心,倡导学术品判,以不断完善的科技评价体系吸引和激励更多优秀人才投身科教事业,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教育强国和科技强国建设做出更大贡献。